【文化叙事·悟道篇】融合课程思政元素 开拓太极拳教学新境界

----《公共体育2(太极拳)》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7-09 15:40

基础三部(体育部) 陈长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教育最为深层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根基。基础三部(体育部)深入贯彻学校“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育人理念,深入推进师生“双养工程”,积极探索“齐鲁文化+”育人路径,丰富拓展公共体育课程育人实践,致力于培养具有齐风鲁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深入挖掘太极拳课程思政元素

太极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代表。太极拳内在的传统文化底蕴决定了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育体”价值,还具有高校课程思政的“铸魂”功能。通过太极拳课程教育,学生能有效体验到自我运动与健康能力的改进、提高,积极思想意志和良好道德品质无形中生发成长,实现“道德内化与技能外化之间的统一”,润物无声地达成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太极拳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精神和谐有着不言而喻的特殊作用,太极拳技术的理论内容和相应外延内涵,为课程教育提供了“自修”兼顾“他修”的广阔空间;太极拳知行合一、内外合一等思想在“践德致学”方面有着先天契合优势;以太极拳健康功能为抓手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有积极实践教育价值。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太极拳课程思政深刻把握中华复兴时代主题,以“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为主旨,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在太极拳常规技术教学基础上,精心选择、设计、呈现太极拳文化体系核心元素和优质内容,用中华文化传统和谐共生理念、家国天下情怀,教育学生把人生追求、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密切结合,“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体道立德、以文化人中华文化传统贯穿大学课程思政教育过程,把健康身心、育体铸魂思政教育理念贯彻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把培根育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

 

二、课程思政融入太极拳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为改变单纯练习太极拳套路所导致的青年学子积极性不足等问题,根据“技术与理论结合、演绎与拓展统一”的理念,注重技术教学、强调太极拳的技击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进而激发其主动学习太极文化的热情,较好实现了文武并进、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一)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为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在太极拳教学设计中,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教学目标,贯穿教学过程,列入教学评价。

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如图:

 

 1752820164209314.png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拓宽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在教学过程中,团队综合运用讲授法、示范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在完成相应太极拳技术教学的前提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及拓展。

1.以“大美太极”为理念,注重以太极拳表演和视频欣赏呈现太极拳艺术感染力,通过世界冠军技术演练视频结合教师理论讲解,自然展现太极文化技理风采、厚重精神与和谐特质,以教学过程改革创新,润物无声地实现大学生群体的文化教育、身心陶冶与道德涵化作用。

2.以太极拳入选人类“非遗”为思政教育素材,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讲述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传播中原形象,展现中国气质,突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战略意义。

3.以太极拳和谐文化哲学与健康身心功能为抓手,联系当前后疫情时代,从安全防护、身心健康到家国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教育,循序渐进,以太极文化特色元素丰富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文化内蕴。

4.以太极拳涵化育人功能和娱乐休闲特征为助推,精选太极拳历史名家轶事,向学生揭示人际交往问题症结,于平和无形中促进学生困境消解,生动体现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问题导向。

5.发挥太极拳健身康体效果、公共外交职能等综合影响,启发学生开阔胸襟,拓展视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政治素养综合提升,彰显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结果导向。

(三)课程考核体现课程思政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采用全过程学业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在设置考核方式时,理论与实践结合,以考核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达成度为考核任务。课程考核体现课程思政内容。技能考核采用教考分离形式,避免授课教师主观偏见对成绩的影响。

 

三、课程思政助力太极拳教学取得积极成果

近年来,太极拳教学团队结合太极拳特点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太极拳教学中,学生通过太极拳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还深刻体会了太极拳动作中所蕴含的攻防含义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学生们积极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认知和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从学生成绩来看,思政元素的融入也有效促进了运动技能掌握,近三年太极拳期末成绩分析显示,与2021年相比,优秀率提高五个百分点,良好率提高十个百分点。从教师发展来看,2021-2023年开展《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研究》,2023年李敏老师荣获齐鲁理工学院“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师德演讲比赛二等奖。

太极拳课程教学示范效应明显,从本科生到专科生,实现全校覆盖普及太极拳教学;从课内到课外,太极拳协会组织有兴趣学生开展社团活动。逐步形成全校学习太极拳、日常打太极拳的氛围,太极拳被确定为我校“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

本课程以太极拳为载体展示中华文化恢宏精微的和谐内涵,以太极拳为内容达成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精湛技术演示基础上进行富有成效的文化理论教育,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方式走进青年学子内心,用同频共振、与子偕行理念与青春文化“融圈”共情;科学把握课程思政教育正统性与时代感的平衡张力,正确处理传统太极拳文化特与“立德树人”主旨的辩证关系,都极大地超越了单纯意义上体育领域的专业向度,武术学者和思政专家合作推进以及科技、文化、艺术力量对接融入亦顺理成章。

协同创新、团队发展实践模式必将为太极拳课程思政开拓广阔的远景空间;太极拳课程思政建设也必然要求教育主体在知识储备、研究视野、综合素养、接轨时代等方面持续提升。显然,这是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焦点问题的探索和回应,也是当代太极拳传承创新的必然结果。


版权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齐鲁理工学院 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 鲁ICP备150107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