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叙事·悟道篇】数字赋能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与 文化建设创新

发布时间:2025-06-26 15:39

新闻与传播学院 朱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在数字赋能的背景下,完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推动文化建设创新,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数字赋能的内涵出发,探讨其在齐鲁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与文化建设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数字赋能的内涵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数字赋能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为高校教育提供新的动能和可能性。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还深刻影响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的变革

在数字赋能下,高校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呈现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趋势。线上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同时,这些模式也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数字化教学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此外,数字技术还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育评价的科学化

数字赋能下的教育评价,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量化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以及课程质量数据等,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基于数据的评价方式不仅更加客观、公正,还有助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依据。

 

二、数字赋能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在数字赋能的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关注主要体现下以几个方面:

(一)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高校应加大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形成涵盖课程、习题、案例、思政案例库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库。同时,还应加强平台的更新和维护工作,确保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优化教学管理与监控系统

数字赋能下的教学管理与监控系统,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进度跟踪、教学质量评估等功能模块。同时,还应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教学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点,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决策支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在数字赋能的背景下,高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可以通过举办数字化教学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引导教师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四)完善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补充。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学习支持系统,包括在线答疑、学习辅导、职业规划等服务模块。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教学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满意度。

 

三、数字赋能下高校文化建设创新的实践

数字赋能不仅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还为高校文化建设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推动校园文化数字化转型

高校应积极推动校园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史馆、校园文化网站等方式,展示学校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促进师生文化交流与融合

数字赋能下的师生文化交流与融合更加便捷和高效。高校可以建立师生文化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舞台。通过组织线上文艺晚会、学术讲座等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赋能的背景下,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文明公约、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等方式,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还应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四)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高校应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工作,利用数字技术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途径。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开展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项目等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与文化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案例分析

以齐鲁理工学院为例,该校在数字赋能的背景下积极推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文化建设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该校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了涵盖课程、习题、案例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库(泛雅平台建课)。通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使用马工程先进教材等方式,丰富了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同时,还建立了教学资源库的更新和维护机制,确保了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1752821283734999.png

1752821325253188.png

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二)建立教学管理与监控系统

该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与监控系统,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以及课程质量数据等,该校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该校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举办数字化教学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引导教师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1752821355672577.png

反向教学设计培训

 

(四)推动校园文化的数字化转型

该校积极推动校园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史馆、校园文化网站等方式展示了学校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同时,还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752821397560547.png


(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该校注重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通过建立网络文明公约、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等方式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还加强了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了校园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五、结论与展望

数字赋能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与文化建设创新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本文围绕数字赋能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与文化建设创新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通过阐述数字赋能的内涵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推动文化建设创新的策略和措施,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践分析。

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优化教学管理与监控系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可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推动校园文化数字化转型、促进师生文化交流与融合、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等措施可以推动文化建设创新。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文化建设创新,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齐鲁理工学院 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 鲁ICP备150107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