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设计,着力提升学生临床思维与知识应用能力,6月26日,药理学教研室在实验楼S209组织开展了“物质代谢模块核心知识解析与教学策略研讨”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教研室主任赵西梅主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优化代谢模块教学效果的创新路径。
赵西梅主任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指导,倡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她建议围绕“代谢性疾病诊断”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逆向推导代谢异常环节,以此锤炼临床思维,并构建“过程性+成果性”多元评价体系。李存能老师聚焦脂类代谢,强调深度融入临床案例,通过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张腾老师提出了“核心酶-关键产物-临床关联”三维框架,用于结构化解析氨基酸代谢知识。张琛老师分享了多媒体教学经验,主张利用动画直观呈现动态代谢过程,并借助慕课平台阶梯式习题巩固学习效果。郭平老师系统梳理了糖代谢教学逻辑,建议综合运用动画演示、临床案例与“分步拆解法”突破难点,强化知识整合与应用能力培养。
活动最后,赵西梅主任进行总结。她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师的建设性意见,指出本次备课达成了“核心知识结构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临床关联常态化”的共识。她鼓励全体教师以此为契机,持续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助力学生扎实掌握代谢核心知识体系,为未来临床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张腾 编辑:张凤仪 摄影:张腾 审核:丁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