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智慧协同赋能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我校专项听评课与任务驱动式课程改革等督导工作同步全面展开

发布时间:2025-05-27 14:13

五月的校园,我校教研热潮涌动。

5月15日开始,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专项听评课全面启动,一场教学质量提升的“攻坚战”在各院部有序展开。在此期间,同时承担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实验课教学规范检查、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等多重任务,教学质量管理团队多线作战、压茬推进智慧协同,扎实有序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专项听评课:多维视角下的课堂“诊断”


由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牵头组建的8个专项督查组,校院两级督导们带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实践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等“诊断工具”,深入济南、曲阜校区教学一线。聚焦教学理念、内容、模式、效果四大维度,既关注理论课知识传递思政融入,任务驱动式改革成效,也紧盯实验课的教学规范与安全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梦莹在听评反馈后表示,督导组指出的问题,促使我深刻教学反思。比如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引用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课程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了吗一连串递进式提问,这种精准把脉帮助我深入再思考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要义”在智控学院实验课上,督导组对照实验步骤设计是否有利于能力提高”“是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等指标,加强了实践教学内涵质量提升的“叩问”。刚完成《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授课的王万振感慨督导们不仅关注实验步骤的规范性,还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目标达成度,这让我意识到实践教学特殊性和重要性。


▲ 烈日下,督导专家深入体育课随堂听课

图片 2_副本.png

▲督导专家与教师课后亲切交流

▲ 资深教师声情并茂投入课堂

图片 4_副本.png

▲ 悉心指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

▲ 学生们专心致志听课


任务驱动式改革:听评课中的双向奔赴


当专项听评课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课堂改革督导检查和实验课教学检查“相遇”,各督导组整合跨院部督导人员,按照既定方案,及时“调兵遣将”,确保人员准时到位。结合实验课、技能课的实操性特点,结合专项听评课计划,调整优化听评时间,合理错峰听评、压茬推进,演绎了各类听评课的“双向奔赴”,确保了听评课评价质量

基础一部教师的《大学英语》课堂,按照督导专家武丽娜的建议,在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和任务汇报展示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合理调整与优化改进。教师们感到:任务驱动式教学就像一场‘教学探险’,督导组的实时反馈是其调整‘路线’的重要坐标。计信学院教师王香则在《高频电子线路》中尝试企业真实项目植入,她坦言:起初担心任务难度过大,但督导组专家韩伟波提出‘可采取项目拆解的建议,让我们将项目分解为市场调研实验测试企业模拟—效果评估四个模块,学生的参与度从60%提升至85%。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正在重塑师生的课堂角色。


图片 6_副本.png

▲ 多路听课督导组“同台”听评课


▲教师在进行全形拓讲解

图片 8_副本.png

▲教师来到学生中间指导实操

图片 9_副本.png

▲学生一丝不苟验证生化实验数据

1748316287298580.png

▲ 医学护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

图片 11_副本.png

▲舞蹈课实践教学,学生在认真投入排练

▲体育课太极拳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在进行金石传拓实践


多重任务叠加:数字化工具破解“时空困局”


面对专项听评课、实验课规范检查、毕业论文中期审核、审核评估材料准备等多重任务撞车,教学质量管理团队与教师群体运用AI督导评课系统、录播采集课堂、观看回放数字化工具开启智慧突围模式

借助AI督导听评课系统,督导组成员可灵活安排时间“云听课”,既避免干扰课堂秩序,又实现一镜到底的细节追溯。借鉴AI评课结论、使用数据自动生成结果,将传统流程耗时压缩50%以上。

外聘专任教师昌业云展示着手机里的录播回放记录,昨晚回看我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I评课时,注意到自己在讲解循环语句时语速偏快,今天课堂上特意调整了节奏,课后调研显示知识吸收率有大幅度提升”。 

教育学院教师冯瑀感慨说数字化工具让教学反思突破了时空限制。医学院教师许峰则对AI督导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赞不绝口:系统自动生成的评价结果,就像给课堂做了一次CT扫描’”


▲ AI督导听评系统助力专项督导活动

图片 15_副本.png

▲督导专家通过AI系统听评课

图片 16_副本.png

▲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图片 17_副本.png

▲ 原来理论课可以讲的这么精彩


截至发稿,专项听评课已完成全部院部首轮全覆盖,已完成任务量的1/3,提出建设性建议47条任务驱动式教学督导检查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同步完成了实践教学评价48份,推动实验课安全隐患整改12项。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马胜利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对标审核评估作为工作重点,紧扣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目标,保质保量完成这场教学质量提升的“多维战役”针对专项听评课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同时依托 AI 督导系统的大数据分析结论,为每位教师定制个性化的课堂改进方案,推动教学反思从“经验型”向“数据型”转型。

 

 稿:王良军

信息员:刘其坤

 核:马胜利


版权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齐鲁理工学院 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 鲁ICP备150107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