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ou:adv}
科研工作
当前栏目
更新时间:2025-09-13 15:35 2025年9月12日,龙山论坛学术报告会如期举行。在齐鲁理工学院杏坛楼一楼报告厅,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雪梅博士带来一场关于“高毒高耐肺炎克雷伯菌的进化机制和抗菌策略”的精彩讲座。
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发肺炎、败血症等多种感染。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是两类极具威胁的菌株。CRKP对碳青霉烯类这一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最后防线药物产生耐药,而hvKP不仅能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还会使免疫正常的年轻人群发生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如化脓性肝脓肿、眼内炎和脑膜炎等。当两者协同进化为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其危害更甚,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
讲座中,杨雪梅博士先从微观层面论述这种致命病原菌的进化机制。她综合运用分子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的策略,挖掘病原菌抗原靶点,深入研究病原菌与宿主互作和免疫逃逸机制。在对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里,发现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转移是关键驱动力,像blaKPC载体以IncFII(pHN7A8)/IncR、IncFIB(AP001918)等质粒为主,部分菌株的blaKPC-2质粒与ST11 CRKP菌株质粒高度同源,存在跨谱系转移情况;blaNDM载体主要为IncX3质粒,也证实了跨物种传播能力。同时,高毒力表型(如厚荚膜)可能限制耐药基因获取能力,体现出毒力与耐药性的进化权衡。
进而,杨雪梅博士从宏观上提出相应的抗菌策略。在监测防控上,建议强化全国监测网络,追踪耐药基因传播路径;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加强医院环境清洁与手卫生,减少人-环境传播;在治疗手段探索上,积极推动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并探索联合疗法;还呼吁开展国际多中心研究,制定全球化防控方案。
此次讲座,杨雪梅博士的分享不仅加深了听众对高毒高耐肺炎克雷伯菌进化的理解,更为临床治疗与公共卫生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

撰稿人:韩泉祥
审核人:高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