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验
教
学
理
念
10
|
指导
思想
|
5
|
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实验教学,相关政策配套落实。
|
听取实验教学汇报,查阅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关材料。
|
|
教学
定位
|
5
|
实验教学定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安排适当。
|
听取实验教学汇报,查阅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关材料。
|
|
实
验
教
学
准
备
30
|
教学
大纲
|
7
|
实验教学大纲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对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编写规范,实验项目选择科学、合理,涵盖基础型、综合型和创新型项目。
|
查阅实验教学大纲
|
|
实验
教材
|
5
|
重视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结合紧密,能体现建设成果。选择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高水平教材或自编有特色实验指导书。
|
查阅实验教材(指导书)
|
|
备课
情况
|
4
|
备课认真,教案规范详细,教学思路清晰,难点和重点明确、突出,注意事项详细。
|
检查教案
|
|
实验
预做
|
4
|
指导教师需在新学期实验开课前在实验室人员协助下预做实验,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操作规范、使用要求;首次上岗的实验教师和新开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必须事先预做,并有预做记录。
|
现场查看,对首次上岗的实验教师检查预做记录。
|
|
实验
准备
|
6
|
实验室整洁,仪器设备、药品摆放有序。实验准备认真、充分,关键仪器调试正常运转,其它元件、配件、药品等齐全,仪器设备完好,保证所需的套数。
|
现场查看
|
|
学生
预习
|
4
|
学生正式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预习报告书写规范,内容全面。
|
查阅实验预习报告
|
|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40
|
过程
材料
|
8
|
实验课程表信息齐全,时间安排合理;授课计划安排得当,按授课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日志记录。
|
查阅实验教学过程的相关材料
|
|
教学
内容
|
8
|
根据实验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编排实验项目,逐步提高综合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的比例,实验教学内容统筹传统与现代,密切联系学科前沿和社会应用实践 ,融入科研和实验教学改革新成果,不断充实、更新实验项目。
|
听课,查阅实验项目卡。
|
|
教学
方法
|
5
|
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先进,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讲究教学互动,引进现代技术辅助实验教学,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实验。
|
现场听课,查看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
|
实验
指导
|
8
|
讲授生动精炼,重点突出,难点解析透彻,注意事项强调充分,且富有启发性;学生操作时巡回指导,指导耐心细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善于因材施教,能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融于实践指导中;教学内容讲解、指导与学生实际操作各部分时间分配合理;每位指导教师一次指导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0人,上机类实验课每位指导教师一次指导学生人数可增加到50-80人。
|
现场听课,查阅实验项目卡等反映教师一次指导学生人数的材料。
|
|
实验
技能
|
3
|
熟练掌握实验设备的操作技术及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方法,正确把握实验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示范动作标准;能排除仪器故障和处理突发事件,保证实验正常进行;能提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构思与设计。
|
现场听课
|
|
教学
态度
|
3
|
实验管理规范、有序,保障人身安全,做好数据的检查,坚守岗位,不擅离现场,认真观察、记录和评定学生操作情况;为人师表,关心、爱护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指导,促进每一位学生有所提高。
|
现场听课
|
|
实验
分组
|
5
|
实验课上,学生的分组方式及分组人数合理。原则上基础实验课每组1人,专业(技术)基础实验课每组1或2人,部分受设备等条件的实验课程,每台(套)设备每次最多安排学生人数不能超过5人。
|
现场听课,查看设备套数,查阅实验项目卡等反映学生的分组方式及分组人数的材料。
|
|
实
验
教
学
考
核
20
|
实验
考核
|
8
|
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办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和平时实验表现有详细记录;实验考试严格要求,成绩记录准确。
|
查实验考核办法、考核记录。
|
|
实验
报告
|
7
|
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系统、完整,数据处理正确,图表符合标准,分析深刻,结论合理。
|
查看实验报告
|
|
学生
操作
|
5
|
学生能熟练调试使用仪器设备,正确安装实验装置,遵守操作规程,观测读数准确,取样合理,动手操作规范,实验技能掌握好。
|
听课观看、抽查学生现场操作。
|
|
合 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