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中国梦

时间:2016-11-01 07:45点击:

2014级新闻学  周姗杰

中国军网北京10月21日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2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近万字的讲话,无不紧紧围绕“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核心内容。

通过观看此次演讲,我对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两句话,在此之前,我仅仅能够理解到它的字面意思,硬邦邦的几个字,不带多少感情。通过这次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它们变了,对我来说,它们赋予了情感,体现着这个领导者的心为民所系的民主精神,彰显着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领导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拥有如此的强大“长征精神”,让百姓、让人民群众不得不选择这个“领导者”、跟随这个“领导者”。

当时的中国社会危机四伏,日寇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这让百姓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的曙光。然而这一路上,充满了血和泪,“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一路上,都是靠人民百姓为他们送草席、送干粮,然而一路上实在是困难重重,不仅是气候、环境的恶劣,还有一路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们死的死,伤的伤。据不完全统计,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4省,行程约10000里,红军出发时拥有的三十万大队,在长征结束后,红军剩下了仅仅不到三万人。“红军长征,经过千山万水,历尽艰险,最后主力虽然不到三万人,但这是红军和党的极可贵的精华”(见《解放军日报》(1944年8月10日))。

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是中国人民以及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因为中国人民把执政的权利赋予了共产党,同时人民也相信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阶层,建设管理好这个国家。人民信任这个“领导者”!并且,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使党能够更加的深入人心。

通过观看此次演讲,我有了很多的认知与感悟。我们中国共产党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先进性,他们始终有着“与时俱进”的意识。演讲中曾提到“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自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开始迅速的发展,大量吸收和学习先进文化,努力赶上时代的步伐。”我曾在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幸福了吗?》一书中,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去我们的翻译杉本大姐家吃饭,她的丈夫,一个长期热心帮助中国留学生的日本议员,对我们说:“我特愿意让中国人来家里吃饭,五分钟不到,他们已经吹着口哨去厨房帮忙了,我当主人的甚至可以躺着看电视;而假如请日本人来家里吃饭,我要规规矩矩地当主人,一顿饭吃完,送走客人,我会累得倒在床上。”在日本是没有“与时俱进”这个词的,因为日本人很难接受随时改变。看到这,我会从心里感到很开心:中国是个与时俱进的国家。而这一切也自然是归功于党的先进性,带领着人民不再一直拘泥于亘古不变的传统,她在摒弃陈旧的、迂腐的,不断接纳新鲜的先进的事物。这是国家成熟的表现,是党成熟的表现。

讲话中提到“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有如此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时代的步伐、注重创新和实践的“领导者”,他的精神也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甚至在其他国家的领土也能挺起了腰板,得到别人的尊重。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既需要青年的知识和能力,也需要青年的智慧与创新。因为我们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尤其是青年党员,作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更应顺应时代,成为站在时代前段的弄潮儿!

 

分享按钮
------分隔线----------------------------
版权:齐鲁理工学院    电话:0531-85592555 传真:0531-85592966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邮编:250200 备案:鲁ICP备150107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