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
当前栏目七月流金,于周村古商城触摸非遗跃动的脉搏。2025年7月7日,齐鲁理工学院商学院社会实践团在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开启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周村厚重的非遗文化进行守护与传播。
图为社会实践团抵达周村古商城 马文暄摄
在中华老字号“瑞蚨祥”的工坊里,重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了解了老匠人一针一线制作1949年那面意义非凡的五星红旗,端详了“良心尺”并了解了其历史价值。历史的温度透过指尖传递,同学们在复刻中触摸到了国家记忆与匠人精神的深刻共鸣.
图为社会实践团参观瑞蚨祥工坊 马文暄摄
周村烧饼的独特焦香令人流连忘返。近距离观看老师傅制作烧饼,听讲解员讲述其历史及文化,“三翻六转七十二拍”的秘诀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烧饼的金黄酥脆、老师傅的匠心独具与历史文化的传承。
图为社会实践团参观周村烧饼博物馆 马文暄摄
走进铜响乐器工坊,叮当的锤击声吸引我们驻足欣赏。看老师傅敲击乐器,听《沧海一声笑》于师傅手中奏出。老师傅眼里全是对音乐的享受、对铜响乐器的赞赏。在老师傅指点下,同学们拿起小锤敲击乐器,体验铜响乐器锻造的精妙。敲击声音色清越,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图为社会实践团参观铜响乐器工坊 马文暄摄
周村古商城深厚的非遗土壤远不止于此。缫丝机旁,看老师傅将蚕丝从茧中化生。同学们一边观看老师傅制作,一边听讲解员叙述如何缫丝,每一道工序都需极致的耐心与细腻的手感。缠绕在老师傅指尖的一根根丝线,诉说着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精彩。
在泥塑工坊,五彩陶泥在老师傅的手中揉捏塑形,传统戏曲人物、市井生活百态在老师傅手中一一诞生,鲁派泥塑特有的质朴韵味在老师傅手中留存。
图为社会实践团参观泥塑工坊 马文暄摄
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周村之行,不只是简单的观摩学习,同学们以沉浸式的参与,为瑞蚨祥制旗、周村烧饼、铜响乐器锻造、缫丝、泥塑等古老技艺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从未想过,书本上的“非遗”二字,竟能如此滚烫鲜活。同学们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更在知行合一中筑牢了文化自信的根基。这趟实践之旅,是青春对历史的回望,更是文化薪火奔向未来的坚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