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科研
当前栏目 引文来源:吕 钶.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培育的国际镜鉴与中国路径[J].体育科学,2025,45(4):78-88.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青少年健康素养的提升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其健康教育素养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培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实践环节缺失、专业标准不明晰等。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国际比较的视角,借鉴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培育路径。
1. 我国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培育的现状与挑战
1.1 现状概览
自“扬州会议”以来,我国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培育逐渐受到重视。然而,从国家质量标准及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仍存在硬性规定不足、实践教学薄弱、课程数量有限等问题。特别是在健康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上,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1.2 面临挑战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未能充分对接《义教体育新课标》的要求,健康教育类课程数量少、学时短,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缺失,体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忽视,导致体育教师缺乏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的机会。
专业标准不明晰:我国尚未针对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制定专门的专业标准,使得培育工作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评估依据。
2.国际镜鉴:美国与澳大利亚的经验与启示
2.1 美国
美国体育教师教育高度重视健康教育的实践环节,通过制定《初级体育教师教育国家标准》等文件,确保教师培育质量。其课程设置呈现出“追求标准化”的特点,强调对标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注重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结合,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体育教师教育则注重跨学科融合与整合化课程设置,通过体育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提升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其课程设置具有“整合化”和“跨学科”的特点,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3.启示与借鉴
3.1强化实践教学
借鉴美国经验,加强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体育教师能够将健康知识有效转化为教学能力。
3.2跨学科融合
学习澳大利亚模式,推动体育学与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体育教师的知识视野和实践能力。
3.3标准化建设
研发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健康教育素养的培育要求和评估指标,为培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4.中国路径:探索与实践
4.1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国家-地方-社会-高校”四梁八柱的协同框架,充分发挥政府、地方、社会和高校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共同推动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培育工作。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培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社会组织和高校则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培育工作的深入实施。
4.2建立健全专业组织
4.3完善课程设置
4.4 研发专业标准
5.结语
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核心在于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培养。本研究借鉴了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健全的专业组织、优化课程设置以及开发专业标准等策略,旨在推动我国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素养方面的全面提升。展望未来,持续关注国际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培育路径,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撰稿:穆其琛 编辑:姜雪晴 审核:李云杰